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正生書院風波

這兩天的新聞報導,不停重覆播放有關正生書院打算遷往梅窩的咨詢會片段。


不久之前,Miss Chan Chan在 U Magazine看過有關正生書院的報導及介紹,讓我了解更多關於這所學院的背景、理念、以及校長的決心與熱誠。正生書院憑著校長和老師的心,已經幫助不少濫藥青少年。老實說,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索K新聞,實在只是冰山一角,現在青少年濫藥問題真的是嚴重得很嚇人。


看著那班很想改過的學生在流淚,更突顯梅窩居民的無情。他們坐在一旁,聽著居民在大罵自己,他們不但沒有大聲反抗,只是靜靜地流淚,默默忍受那冷言冷語,看得旁人心也痛起來。他們要的,是改過的機會.......


當然,居民也有他們的擔心與憂慮。他們或會認為一班"吸毒仔、吸毒女"進駐他們的地方,就像是那些吃白粉吃得不似人型的成年人一樣,會在街頭"典來典去",會在地上遺下針筒傳播病菌等等,或許是他們對這所學校或這班學生未有太透徹的了解;看著一班老人家激動地反抗,Miss Chan Cahn也會覺得....婆婆,他們是肯改過的一群青少年,而不是那些已經萬劫不服的道友。而且,一些太太用"梅窩沒有中學"來反對正生遷校,我認為理據也有點不充份,因為demand & supply的道理,確是事實。


今天還看見一大班人帶著小孩遊行到政府總部,作為老師的Miss Chan Chan看不到道理,只看到一班成年人如何"教育"一班小孩,什麼是歧視!晚上看ATV新聞,他們採訪了將軍澳一家相類近的戒毒學校如何默默地幫助青少年脫離毒癮,地點也是在市區,但受訪的將軍澳街坊卻很明理。希望,梅窩的居民看過"將軍澳"的例子後,可以包容一點,讓這班年輕人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


Miss Chan Chan在網上看到一篇有關正生風波的文章,這也是Miss Chan Chan的心聲。


(資料來源﹕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9860163&extra=page%3D1&page=4  by Chris_y_ching)


正生書院搬遷引起一個不小的風波。
正生,是改正從生的機會,是小孩子改過自身的一線生機。
常言道「學校是社會唯一一個容許錯誤的地方」,是的,學生成長依賴的正是錯而後能改的機會。人誰無過?有些人曾經殺人放火,有些人曾經作過善意的謊言。當有人問及哪一個人覺得自己從沒有錯的時候,會場總是鴉雀無聲,因為大家都知道,你,我,總有犯錯時。是的,錯可以量化,正如法律也會因應情況判處不同的懲罰。可是誰會發現,法律公正背後隱藏著的不止是對社會的警誡,更加是對犯罪者最大的寬恕,因為這是給他們最大的改過機會。
小時候,父母給我們改過的機會﹔
長大了,老師給我們改過的機會﹔
成人了,我們反過來給予新血改過的機會。
改過,不容易,
承認錯誤,真心改過,更難。
看見電視報導那些女孩,勇敢面對「吸毒妹」,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是你是我可以面對的嗎?我不是梅窩居民,沒有資格說正生書院應否開在梅窩。我只是一個教師,看見孩子有意改過卻苦無機會,心裡難過。反對或是贊成的人,也許都要想想,要決心從毒海走回來,需要幾多勇氣與毅力。這些十多歲的青年,遇上這一阻,究竟是讓心志更堅決還是走個回頭路,我們都不知道。逃避問題,甚麼時候也比面對容易,要走回毒海,太容易了﹗我們的社會又要多花幾多時間幾多資源去解決這個校園吸毒問題?各位,都是別人的子女,都是別人的父母,可是,誰會給予這些「不知是誰的壞子女」一個改過的機會?
改不了,再壞下去,
香港,還有希望嗎?
連改過的機會也容不下的人,我鄙夷,
也祝福你們,千萬不要行差踏錯。


正生的同學們,
願你們一顆顆赤誠改過之心不變,
願你們以自己經歷走過困頓的歲月,浴火重生,
成就一顆又一顆正己利人的新生命。


+++++++++++++++++++++++++++++++++++++++++++++++++++++++++++++++


(節錄自明報 http://news.mingpao.com/20090615/fab1.htm )


正生書院不是一間戒毒所



反對正生書院遷校的人士對該校認識有多少?筆者曾於2002年在正生書院進行6星期全時間暑期實習(包括與一般已婚老師一樣,每周留宿3晚),與師生一同生活。正生書院不是一間戒毒所,而是一所在前教育署註冊的私立群育學校。學校透過一種「生命意義治療模式」,訓練學生面對人生問題,學習處事和做人。其教學理念採用「放手教學模式」,老師不僅是老師,還同時擔任輔導員和教練的角色,提供融合了人生方向的教育、訓練和生活輔導。這種生命師傅式(life mentorship)的埋身相處,融化於中學課程及職業培訓之內。



政府在青少年濫藥的後勤支援工作上,並沒有針對性擺上任何額外資源。正生書院只靠社會福利署經綜援撥入之生活費及學費,以及背後之基督教正生會各個職業培訓中心的盈利,以及各界社會人士及教會的捐助維持運作。校內的同工薪酬偏低,教職員只是七折支薪,校長更是只得五折出糧(當年數字),若非有強烈的服侍心志,願意為青少年戒毒者「搏命」,這麼惡劣的教學及生活環境,同工早已另謀高就了。所以,他們願意委身的生命榜樣最為可敬,也深受同學的尊重。最使我感動的是,師生共同生活作息、共同勞動,搬沙抬石、除草清潔,甚至每天一同在開放式浴場冷水浴,以「家庭式治療社區」的概念,用十分具體、「有血有肉」的方法去教導學生,強調學生的工作及學習態度,以及群體生活的分工及責任感,透過生活進行訓練,重建學生的健康自我生命價值觀。筆者眼見一個個初入村的同學,經過同工愛心與紀律的督導,經歷接納與寬恕,真正做到「悔改歸正、出死入生」(正生名稱的由來)的目標。



一位網友曾質疑,有沒有具體證據證明正生書院的福音戒毒是有效的?是因為隔離的生活模式還是福音真有神效?我的親身體驗是:學生戒毒初期當然要透過適當隔離始有成效,但當他們的情緒及學習生活重回正軌後,學校就利用各種不同的半開放式職業訓練途徑,透過工作技能的培育,漸進式的社群接觸,讓學員不再感到被社會歧視及離棄。這種教育策略,對他們離校後重新投入社會有決定性的作用,這正是選擇「非隔離」的目的。我最欣賞校監林希聖及校長陳兆焯的豪氣:



學生接受訪問毋須打格仔



「正生的學生無論接受訪問或見報,都毋須打格仔。他們願意以真面目見人,更希望社會不要歧視我們的學生。打格仔即是侮辱我們的學生,他們不見得人嗎?」



今天我們為一所教改旗艦式的直資學校因管理不善需要交回辦學權而費煞周章,學校過千萬的盈餘,吸引20多個辦學團體火速申請接辦,好擴大直資教育服務的市場佔有率,為原有屬校接龍增取更佳的優勢,這原是無可厚非;然而一所成立超過10年,被譽為對社會有積極貢獻,讓「壞孩子」回頭是岸的學校,學生為什麼要在非法僭建、超額收生、殘破漏水的「現代籠屋」校舍內接受教育呢?垃圾焚化爐堆填區選址當然要謹慎,因有毒物質對人有害;但濫藥青少年與其他在學的青少年一樣,絕對是我們珍重的下一代,他們更不是垃圾,請不要在遷校選址上作出不合情理的關卡,讓學生們真正聽到:「社會沒有放棄你們!」


1 則留言:

謝謝你的到訪,不妨留個字,讓Miss Chan Chan知道你曾到此一遊。